牡丹江师范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地缘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相结合,形成了对俄合作“历史久、地域广、领域多、项目实”的发展新优势,全力打造教育向北开放“牡师院”新路径,为学校建设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扩大“朋友圈”,搭建对俄交流新平台。将对俄教育合作作为学校国际化平台建设重要内容,摆在教育向北开放发展的核心位置。一是拓展俄罗斯友好院校,覆盖滨海边疆区、伊尔库斯克、库尔斯克等7个州、5个边疆区、1个共和国、19个城市,共计31所高校,实现对俄合作由亚洲向欧洲部分延伸的战略构想。二是加入中俄高校联盟,包括中俄音乐联盟、中俄区域性冰雪体育大学联盟、中俄美术联盟、中俄创意设计联盟等。三是加强与俄罗斯高校互访交流,派代表团赴俄罗斯参加第七届中俄博览会、第十四届欧亚经济青年论坛,随黑龙江教育代表团访问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教育厅及乌拉尔联邦大学等高校;邀请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俄罗斯高校来校访问交流。

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春江与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德米特里·布格洛夫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副院长张冰与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校长雅科夫·西林签署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协议
二、结交“新伙伴”,组建中俄教育合作团队。以优势学科为牵引,深化学科专业国际化建设。一是与俄罗斯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院联合成立中俄国际“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引进包括2名俄罗斯院士在内共11人的科研团队,申报2024年国家外国专家项目1项,获批黑龙江省外国专家项目2项,举办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新型功能材料”分会场会议。二是与乌拉尔联邦大学组建“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团队,引进包括3名俄罗斯院士在内共6人的科研团队,开展校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申报2024年国家外国专家项目1项。三是与乌拉尔联邦大学等4所俄罗斯高校联合成立中俄教师教育虚拟教研室,举办“智课出海”研讨会、中俄美术交流等活动,共建共享中俄双语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数智化平台,向俄罗斯14所高校推介学校4门卓越师范教育中俄双语课程,实现学校优质教师教育类课程资源国际共享。

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新型功能材料”分会场会议

中俄教师教育虚拟教研室文化活动月——俄罗斯绘画大师班
三、开辟“新赛道”,聚焦中俄乡村教育研究。依托学校“乡村教育学”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团队,围绕中俄乡村教育开展研究。一是与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开展《中俄两国学生个体发展与乡村教育对比研究》项目研究,召开项目研讨会6次,撰写学术论文2篇,共建中俄双语课程4门。二是举办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邀请乌拉尔联邦大学院士舍曼纽科与俄罗斯心理遗传学国家实验室主任院士马雷赫做专题发言,讲授“大师公开课”。三是连续举办3届乡村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高校专家学者围绕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等主题深入研讨并编纂论文集1部,累计参会人数1000余人。

中俄教师教育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研讨会

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
四、搭建“连心桥”,开展中俄大学生交流项目。探索中俄大学生交流新路径,促进中俄两国大学生互学互鉴,通过文化交融搭建起双方的“连心桥”。一是开展中俄联合培养项目,与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合作举办“2+2”本科教育法学专业联合培养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1+1”翻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二是组织学校学生参加俄罗斯高校举办的国际交流活动,涵盖俄语冬夏令营、对外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红色大街”国际设计竞赛等。三是与莫斯科国立教育大学等10余所俄罗斯高校开展来华交流项目,涵盖交换生项目、短期研学项目等。项目以“专业研修+中国故事+地域文化”为特色,突出汉语、体育、美术等专业类课程,毛笔书法、茶道文化、中国民乐赏析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满族“渤海靺鞨秀”等文化体验活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俄罗斯国立教育大学体育系师生参加中俄体育专业交流项目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建筑设计艺术大学艺术系师生参加中俄美术专业交流项目
下一步,牡丹江师范学院将依托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围绕“深化中俄高水平教学科研合作”和“拓展中俄人文交流空间与维度”重点任务,加快建设中俄国际“功能材料”物理联合实验室、“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团队及中俄教师教育虚拟教研室,在黑龙江省教育向北开放促进行动中,发出“牡师院”声音,讲好“牡师院”教育故事,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牡师院”答卷。